前進海外交易,最開始要作的第一件事就是開一個『交易帳戶』。
由於大多不錯的海外券商都只有英文介面(外匯經紀商除外,幾乎每一家都有中文介面和中文客服,開戶寫中文也沒問
題),所以對於天生對英文恐懼的人,那真是文字天書ㄚ。
我就是那類看到英文就自動忽略的人,但為了節省交易費用,硬著頭皮一個字一個字也得完成,最終大概開了有將近
30+以上的券商了吧(含外匯經紀商)。
把遇到的一些經驗,提供有需要、有興趣前往海外交易初體驗的人一點點分享。
首先,得先了解到外國人有些會害怕跟講華語的人溝通,就像我們會怕講英文的人一樣,所以不用擔心以後你們彼此
接觸到實際溝通(對話)的機會是少之又少(以我這幾年的經驗)。
也由於國外對於金融交易這件事很重視,因此他們對於『風險』控管非常嚴格,也就是你個人若被『評等』為『不適
合』作交易,那你『可能』從此就『絕緣』於海外開戶交易,因為很有可能被列為『黑名單』,所以開戶流程得謹慎
唷。
先註明開戶流程中需注意『重大事項』:
1.千萬盡量不要填寫的職業:無業、退休、家管、學生、金融業
(因為前幾項不就擺明你沒錢投資嗎?!你說你有錢,那你就得出示『證明』你口袋有coco,那不是挺麻煩嗎!
至於金融業,喔~那你很有可能是『商業間諜』,不是我只是一般投資人,好ㄚ,那你出示『相關證件』來驗
明正身,搞死人了)
2.投資年資和經驗:沒有10年資歷,也有5年以上經驗。(太嫩,人家可不要你上戰場當砲灰~)
3.資產:流動資產、固定資產愈高越好,沒有千萬,也至少百萬以上。收入呢,就寫來自工作薪資收入,甚至多一些
來自投資的收入等等。(也是一樣,沒錢跟人家廝殺,別人怎麼賺到你的cocoㄋㄟ!!)
以上是最重要、超級重要的,你只要填錯,那可就『萬劫不復』啊~~~
接下來,就是一些普通的資料填寫,以及最重要的文件準備—-懂得『技巧』『密技』可以讓你快速通過以及省下費
用。
普通資料填寫範例,大致上各家開戶內容都大同小異:
第一部分
1.Account Info (帳戶資料)
Registration Type : individual (個人)
Account Type : Speculative(投機)(盡量選投機而非投資,可將你評等為較高『等級』(承受風險))
Country : Foreign
First Name : 名
Last Name : 姓
Mailing Address : 通訊地址 (注意:最好和後續要提供的【地址證明】相同的地址,免得老外搞不清楚你到底有幾個
『窩』,資料太複雜直接『退件』喔~)
Primary Phone : 電話(可留手機886+9xxxxxxxx)
Email : Email
Date of Birth : 2013/01/01
Are you a US Citizen : No
Are you a Resident of the US : No
Citizen of : Taiwan
2.Education Info (教育程度)
High School : Yes
College : Yes
Degree(s) : 4
Graduate or Professional School : Yes
Degree(s) : 2
Do you read and understand English : Yes
3.Employer Info (工作職業資料)(Employed受雇)(不會查,所以不要太老實傻傻填了前面題到不該填的)
Company : 公司名字(隨你寫)
Address : 公司地址(隨你寫)
Title/Position : 職稱 (sales、Engineer…)
Nature of Business : 營業項目 (electronics industry、financial..)
If self-employed,state your principal occupation : 如果你是老闆,從事哪行業(隨你寫)
4.Banking Info(銀行資料)(有些可以候補,等你要出金時再提供就可以)
Name of Principal Bank : 銀行(google銀行英文名。以後若要電匯回來再提供詳細的就可以)
5.Regulatory Info (個人風控資料)(請填經驗愈多愈久愈好)
Have you ever had commodity account before? : Yes
Number of years : 5 (愈久愈好)
Name of firm : 元大(Yuanta)、日盛…
Have you ever had any other investments account before? : Yes
Number of years : 10 (愈久愈好)
Name of firm : 元大(Yuanta)、日盛…
6.Financial Info (財務資料) (非常重要,請填愈高愈好)
income : 50000 to 99999
Approximate total net worth : 100000 to 249999
Approximate liquid net worth : 100000 to 249999
Residence : Own
Annual income from other sources not include above : 100000 (愈高愈好)
第二部份 (身份文件、地址證明資料提供)
一般需提供1份【身份驗證】(有些需要2份不同)和1份【地址驗證】
有些券商需要【W-8BEN】
【身份驗證】—— 通常是身份證、護照或駕照等(有些需印出來,然後在空白處上簽名)
【地址證明(驗證)】——- 通常需提供3個月內的有效帳單,如銀行對帳單、信用卡帳單、水(電)單…等
這裡就有一個『密技訣竅』了~~~~
由於老外因為看不懂中文,最重要是FCA監管單位會查核資料關係(除了外匯保證金經紀商因為大都有請中文人員),
所以他們需要中英文版本的來進行確認,其次也是為了以後可能需要寄一些文件給你,需要準確的地址,你總不希望
老外把要給你的資料寄給別人吧!!
所以,只要在地址驗證資料上,附上英文地址就可通過了。(查詢中英文地址,請至中華郵政查詢)
如何附註上『英文地址』呢?!提供一款很好用的修改軟體,【PicPick】 或是小畫家,將英文地址巧妙地增修進
去,放置位置在中文地址底下或是旁邊,請注意字體大小盡可能一樣,然後在這個網站(https://pdfburger.com/)將
JPG檔轉成PDF檔就行啦。
所以我都沒去申請中英文版本的資料。
ps.申請銀行對帳單(Bank Statement)含中英文每份收續費50元。
如果你要去申請,也可以啦~~~
這裡有範例,可以參考:
【護照認證範例】
【存款餘額證明範例】
【地址證明範例(水電Utility Bill)】
【W-8BEN範例】
Firstrade擁有超過一萬一千種共同基金
(詳閱Firstrade官網)
月份: 2015 年 1 月
美國期貨商DeepDiscountTrading — 極度折扣交易對帳單各項費用介紹
2016 全球佈局投資/買下地球全系列—美股ETF投資
關於投資的策略,有主張『被動式投資』和『主動式投資』兩派,至於到底哪一個較優,也是見仁見智的議題
兩派各有擁護者,但不管那一策略投資方式,找到你最適合的模式就是最佳的方式,畢竟在各種不同情境條件下
這兩種方式產生的結果也會有大不同,所以你不能只練『一招半式』,要嘛你就好好專練你的招式,成為『東方
不敗』,不然神功練不成,最後下場—自宮,那還真的是怨不得人,也別說人家派別招式不好呀!!!
買下地球全系列 — 美股指數型ETF投資
我們列出各種投資類別中常用到的ETF代碼,
讓你第一次國際投資就上手!
讓你省下時間,賺進財富。
海外ETF的優點與缺點我們簡單介紹如下:
優點:
1.免除選股的難體和困擾
『主動式投資』你得花時間研究一家公司,但全球這麼多國家和企業公司,不可能全部比較與研究透徹
因此,選擇指數型ETF就能解決這一個問題
2.交易成本比較低
一般投資共同基金要被收取較為高的費用,而ETF的費用相對則較為低廉
3.分散投資
自己作投資難免會一時衝動,投入過多資金到單家公司,造成重壓的情形,ETF自動幫你分散掉。
4.高透明度
共同基金與避險基金都不透明,你根本不知道經理人買了哪些東西,而ETF非常清楚明白。
5.多樣化
你想投資俄羅斯、南非、巴西、東南亞、歐洲應有盡有,太陽能、銀行業、黃金礦業、健康生技也是滿滿吃到飽,
美國股市發展多年,豐富又成熟,等你來選購
缺點:
1.無法獲得超額利潤
這也是被動式投資常常無法獲得青睞的原因,有些人買到飆股一年漲50%都有看過,但是大盤要上漲50%很難,所以
短期難以致富。
2.追蹤誤差風險
當指數成分股變動時,發行公司可能因為市場因素無法第一時間取得變動的成分股,這會使得指數報酬與ETF報酬有
所差距,這之間的差距稱為「追蹤誤差」。
3.匯率風險
投資國內發行的ETF不會有這問題(以台幣計價的ETF),但是投資海外國際ETF就一定會有匯率問題,
股市系列ETF
全球指數系列
代號 | ETF名稱 |
---|---|
VT | Vanguard全世界股票ETF |
URTH | iShares MSCI全世界指數ETF |
ACWI | iShares MSCI全世界指數ETF |
IOO | iShares標普全球100指數 |
IXUS | iShares MSCI核心總體國際股市ETF |
ACWI | iShares MSCI全世界指數ETF |
美國系列
代號 | ETF名稱 |
---|---|
DIA | SPDR道瓊工業平均指數ETF |
SPY | SPDR標普500指數ETF |
QQQ | PowerShares納斯達克100指數ETF |
IWM | iShares羅素2000指數 ETF |
IYR | iShares道瓊美國房地產指數ETF |
XHB | SPDR標普房屋建商ETF |
ITB | iShares道瓊美國房屋建築業指數ETF |
IYT | iShares道瓊運輸類股平均指數ETF |
ITA | iShares道瓊美國航太與國防工業指數ETF |
IYC | iShares道瓊美國消費服務類股指數ETF |
IYZ | iShares道瓊美國電信類股指數ETF |
IHE | iShares道瓊美國製藥業指數ETF |
IBB | iShares納斯達克生技指數ETF |
RTH | Market Vectors零售業ETF |
SMH | Market Vectors半導體ETF |
XLB | SPDR原物料類股ETF |
XLE | SPDR能源類股ETF |
XLF | SPDR金融類股ETF |
XLI | SPDR工業類股ETF |
XLP | SPDR必需性消費類股ETF |
XLU | SPDR公用事業類股ETF |
XLV | SPDR健康照護類股ETF |
XLY | SPDR非必需消費類股ETF |
其他國家系列
代號 | ETF名稱 |
---|---|
EZA | iShares MSCI南非指數ETF |
ARGT | Global X FTSE阿根廷20ETF |
EWA | iShares MSCI澳洲指數ETF |
EWK | iShares MSCI比利時指數ETF |
EWZ | iShares MSCI巴西指數ETF |
EWC | iShares MSCI加拿大指數ETF |
ECH | iShares MSCI智利指數ETF |
FXI | iShares FTSE中國25指數ETF |
GXC | SPDR標普中國指數ETF |
MCHI | iShares MSCI中國指數ETF |
GXG | Global X FTSE哥倫比亞20ETF |
EDEN | iShares MSCI丹麥指數ETF |
EGPT | Market Vectors埃及指數ETF |
EWQ | iShares MSCI法國指數ETF |
EWG | iShares MSCI德國指數ETF |
GREK | Global X FTSE希臘20指數ETF |
EWH | iShares MSCI香港指數ETF |
INDY | iShares標普印度Nifty 50指數ETF |
INDA | ishares MSCI印度指數ETF |
EIDO | iShares MSCI印尼指數ETF |
EIRL | iShares MSCI愛爾蘭指數ETF |
EIS | iShares MSCI以色列指數ETF |
EWI | iShares MSCI義大利指數ETF |
EWJ | iShares MSCI日本指數ETF |
EWM | iShares MSCI馬來西亞指數ETF |
EWW | iShares MSCI墨西哥指數ETF |
EWN | iShares MSCI荷蘭指數ETF |
ENZL | iShares MSCI紐西蘭指數ETF |
EPU | iShares MSCI秘魯全市場指數ETF |
EPHE | iShares MSCI菲律賓指數ETF |
EPOL | iShares MSCI波蘭指數ETF |
ERUS | iShares MSCI俄羅斯指數ETF |
EWS | iShares MSCI新加坡指數ETF |
EWY | iShares MSCI南韓指數ETF |
EWP | iShares MSCI西班牙指數ETF |
EWD | iShares MSCI瑞典指數ETF |
EWL | iShares MSCI瑞士指數ETF |
EWT | iShares MSCI台灣指數ETF |
THD | iShares MSCI泰國指數ETF |
TUR | iShares MSCI土耳其指數ETF |
EWU | iShares MSCI英國指數ETF |
VNM | Market Vectors越南ETF |
區域型
代號 | ETF名稱 |
---|---|
AIA | iShares標普亞洲50指數ETF |
ASEA | Global X FTSE東協40ETF |
AAXJ | iShares MSCI亞洲不含日本指數ETF |
VPL | Vanguard MSCI太平洋ETF |
BIK | SPDR標普金磚四國40指數ETF |
BKF | iShares MSCI金磚四國指數ETF |
GML | SPDR標普新興拉丁美洲ETF |
GAF | SPDR標普新興中非與東非指數ETF |
VGK | Vanguard MSCI歐洲ETF |
GUR | SPDR標普新興歐洲ETF |
EFA | iShares MSCI歐澳遠東指數ETF |
EEM | iShares MSCI新興市場指數ETF |
GMF | SPDR標普新興亞洲太平洋ETF |
GMM | SPDR標普新興市場ETF |
VWO | Vanguard MSCI新興市場ETF |
放空(一倍)系列
代號 | ETF名稱 |
---|---|
SH | ProShares放空型標普500指數ETF |
RWM | ProShares放空型羅素2000指數ETF |
EUM | ProShares放空型MSCI新興市場ETF |
DOG | ProShares放空型道瓊30指數ETF |
PSQ | ProShares放空型納斯達克指數ETF |
EFZ | ProShares放空型MSCI歐澳遠東ETF |
SBB | ProShares放空型標普600小型股ETF |
YXI | ProShares放空型FTSE中國25指數ETF |
MYY | ProShares放空型中型股400ETF |
註:美國系列因產業繁多,就每一種產業挑出較代表性者。
債券系列ETF
總體系列
代號 | ETF名稱 |
---|---|
BND | Vanguard總體債券市場 |
AGG | iShares巴克萊綜合債券 |
BWX | SPDR巴克萊國際政府債券 |
BWZ | SPDR巴克萊短期國際政府債券 |
美國系列
代號 | ETF名稱 |
---|---|
SHV | iShares巴克萊短期美國公債 |
SHY | iShares巴克萊1-3年公債 |
IEI | iShares巴克萊3-7年美國公債 |
IEF | iShares巴克萊7-10年美國公債 |
TLH | iShares巴克萊10-20年期美國公債 |
TLT | iShares巴克萊20年期以上美國公債 |
BIL | SPDR巴克萊1-3月美國國庫券 |
ITE | SPDR巴克萊中期美國公債 |
TLO | SPDR巴克萊長期美國公債 |
LAG | SPDR巴克萊美國綜合債券 |
GOVT | iShares Barclays美國公債 |
註:美國系列因類別繁多,就每一種類別挑出較代表性者。
公司債系列
代號 | ETF名稱 |
---|---|
VCSH | Vanguard短期公司債券 |
SCPB | SPDR巴克萊短期公司債券 |
VCIT | Vanguard中期公司債券 |
ITR | SPDR巴克萊中期公司債券 |
VCLT | Vanguard長期公司債券 |
高收益債系列
代號 | ETF名稱 |
---|---|
JNK | SPDR巴克萊高收益債ETF |
HYG | iShares高收益公司債券ETF |
PHB | PowerShares高收益公司債券 |
SJNK | SPDR巴克萊短期高收益債券 |
新興債系列
代號 | ETF名稱 |
---|---|
EMB | iShares J.P. Morgan新興市場美元債券 |
PCY | PowerShares新興市場主權債券 |
EBND | SPDR巴克萊新興市場當地債券 |
LEMB | iShares新興市場當地貨幣債券 |
反向(一倍)系列
代號 | ETF名稱 |
---|---|
TBX | ProShares放空型7-10年期美國公債 |
TBF | ProShares放空型20年期以上美國公債 |
TYBS | Direxion每日一倍放空20年期以上美國公債 |
抗通膨系列
代號 | ETF名稱 |
---|---|
TIP | iShares巴克萊抗通膨債券 |
WIP | SPDR德銀國際抗通膨政府債券 |
IPE | SPDR巴克萊抗通膨債券 |
SCHP | Schwab美國抗通膨債券 |
STIP | iShares巴克萊0-5年期抗通膨債券 |
ITIP | iShares國際抗通膨債券 |
GTIP | iShares全球抗通膨債券 |
匯率系列ETF
代號 | ETF名稱 |
---|---|
UUP | PowerShares德銀做多美元ETF |
FXA | CurrencyShares澳幣ETF |
FXC | CurrencyShares加拿大幣ETF |
FXE | CurrencyShares歐元ETF |
FXF | CurrencyShares瑞士法郎ETF |
CEW | WisdomTree Dreyfus新興市場貨幣主動型ETF |
FXY | CurrencyShares日圓指數ETF |
FXB | CurrencyShares英鎊ETF |
FXS | CurrencyShares瑞典克朗ETF |
CCX | WisdomTree Dreyfus商品貨幣主動型ETF |
BZF | WisdomTree Dreyfus巴西幣主動型ETF |
CYB | WisdomTree Dreyfus人民幣主動型ETF |
ICN | WisdomTree Dreyfus印度盧比主動型ETF |
FXM | CurrencyShares披索ETF |
FXSG | CurrencyShares新加坡幣ETF |
放空(一倍)系列
代號 | ETF名稱 |
---|---|
UDN | PowerShares德銀放空美元ETF |
原油能源系列ETF
原油系列
代號 | ETF名稱 |
---|---|
BNO | United States布蘭特原油ETF |
USL | United States12月期原油期貨ETF |
USO | United States石油ETF |
DBO | PowerShares德銀石油ETF |
UGA | United States汽油ETF |
UHN | United States熱燃油ETF |
OIH | Market Vectors石油服務ETF |
能源系列
代號 | ETF名稱 |
---|---|
VDE | Vanguard能源類股ETF |
IXC | iShares標普全球能源類股指數ETF |
IYE | iShares道瓊美國能源類股指數ETF |
DBE | PowerShares德銀能源ETF |
UNG | United States天然氣ETF |
FXN | First Trust能源AlphaDEX指數ETF |
PBW | PowerSharesWilderHill乾淨能源ETF |
PXI | PowerShares Dynamic能源類股ETF |
ENY | Guggenheim加拿大能源高收益ETF |
PBD | PowerShares全球乾淨能源ETF |
GEX | Market Vectors全球替代能源ETF |
PSCE | PowerShares標普小型能源類股ETF |
PUW | PowerSharesWilderHill進步能源ETF |
FAN | First Trust ISE全球風力能源指數ETF |
FILL | iShares MSCI全球能源生產商ETF |
TAN | Guggenheim太陽能ETF |
放空(一倍)系列
代號 | ETF名稱 |
---|---|
DNO | United States放空型石油ETF |
DDG | ProShares放空型石油與天然氣ETF |
SBM | ProShares放空型原物料ETF |
DUG | ProShares二倍放空石油與天然氣ETF |
貴金屬系列ETF
黃金
代號 | ETF名稱 |
---|---|
GLD | SPDR黃金ETF |
IAU | iShares黃金信託ETF |
SGOL | ETFS實體瑞士黃金ETF |
DGL | PowerShares德銀黃金ETF |
AGOL | ETFS亞洲實體黃金ETF |
GDX | Market Vectors黃金礦業ETF |
白銀
代號 | ETF名稱 |
---|---|
SLV | iShares白銀信託ETF |
PSLV | Sprott實體白銀信託ETF |
SIVR | ETFS實體白銀ETF |
DBS | PowerShares德銀白銀ETF |
貴金屬整體
代號 | ETF名稱 |
---|---|
DBP | PowerShares德銀貴金屬ETF |
GLTR | ETFS實體貴金屬ETF |
DBB | PowerShares德銀基本金屬ETF |
XME | SPDR標普金屬與礦產業ETF |
PSAU | PowerShares全球黃金與貴金屬ETF |
原物料系列
代號 | ETF名稱 |
---|---|
CRBQ | Jefferies TR/J CRB全球商品股票指數ETF |
DBC | PowerShares德銀商品指數ETF |
GSG | iShares標普高盛商品指數ETF |
USCI | United States商品ETF |
VEGI | iShares MSCI全球農業生產商ETF |
DBA | PowerShares德銀農業ETF |
放空(一倍)系列
代號 | ETF名稱 |
---|---|
DGZ | PowerShares德銀放空黃金ETN |
BOS | PowerShares德銀放空基本金屬市場不變的定律就是變,無論交易或長期資產配置,透過選擇多元的國際投資,更能抓穩資金的趨勢。國際投資的範疇非常廣泛,由於篇幅有限我們僅能列出部分代碼,不過相信這些ETF們已經讓大家眼花撩亂,也非常實用。 |
Firstrade擁有超過一萬一千種共同基金
(詳閱Firstrade官網)
TD Ameritrade 提供手機(Mobile)支票Check/入金Deposit —- APP Mobile Check Deposit
哇嗚~~~ TD Ameritrade 這一項服務大大造福許多國外的交易者
很多人收到來自美國的支票(網賺、退稅…),有時金額非常小,光國內用支票託收費用就不夠了,乾脆當護貝壁紙留念
TD Ameritrade 帶來小額支付支票Check者的福音ㄚ~~~~~
用這些小額資金來投入TD Ameritrade 免費101 commission-free ETF
登入TD Ameritrade Mobile 手機APP
選擇Deposit Check
支票Check拍照
不接受的支票Check類型
– 旅行支票、國內支票…
小額支票Check支付兌換方式就有2方案:
1.美國銀行帳戶
2.入金(TD Ameritrade),投資免費101 ETF
投資TD Ameritrade 無最低入金門檻要求
杯具ㄚ~~~ 今天想要用IB盈透寄來的支票入賬,竟然出現Your Account is Eligible….天ㄚ,詢問結果是foreign
2017 TD Ameritrade 如何透過數據研究大幅增加客戶開戶數
TD Ameritrade 和 Firstrade 第一證券 這兩家公司可說是華人市場中投資美股、ETF、共同基金的翹楚
這兩家各具有不同的優點特色,這裡就不再多詳述了
逛書店剛好翻到這本書奧美廣告教父教你用數據找到潛在客戶:性感小數字
本書是奧美廣告行銷總監迪米特里.邁克斯的開山之作,他是奧美全球分析實務背後的主要推手。讓你知道如何使用資料找出利潤最高的顧客,用最有效率的方式接觸到他們,並且推升他們的購買量。
在本書中對TD Ameritrade 提到好幾次為例子,似乎這類大數據研究對於行銷策略方式起了相當不錯的成效
美國證券商TD Ameritrade委託奧美進行調查,他們對公司首頁進行了巨細靡遺的徹底檢視之後,並針對文案、設計
和圖像做了非常小的調整,但新開戶的人數就因此大幅提升了14%。為了這些調整以及找到最佳方案,奧美團隊可是
和顧客測試了每個字、顏色和設計的元素,逐一調整改進。最後研究發現,只不過是把「Apply Online Now」
(立刻線上申請)修改為「Get Started」(馬上開始),並且將按鍵的顏色從橘色改成綠色,就讓開戶的人數立刻飆高。
(立即瀏覽TD Ameritrade 網頁看新修改的變化)
TD Ameritrade (2017 優惠方案,最高獲取Bonus $ 2500 USD)
TD Ameritrade 就以交易成本而言雖然不是投資美股(ETF)最佳美國券商,但若能搭配一些獨特的優惠方式
(101免交易費commission-free、開戶贈金、開戶限期免交易費等),卻是能成為大多數華人喜愛的券商之一
2016 Amazon Payment取款方式 —- 美國銀行帳戶運用
Amazon Associates 提供支票Check、Gift Card、和入金銀行帳戶,以支票支付如果是小額的話,
光支票託收手續費用就吃掉很大比例的利潤,如果先匯入美國銀行帳戶,帳戶累積多一點再匯回,
或者用ATM提領對於小額支付(馬上可以領到),是比較聰明的作法嘍~~
2016 你一定要知道的國際匯款費用以及『全額到款』方式/【匯款到美國券商的費用比較】
之前曾分享過為了減少每次匯出到美國券商的費用,跑遍各家銀行詢問各費用收取,尤記得好幾年前生平第一次匯款
國外投資,開始以國際村的視野投資海外,第一家選擇的是合作金庫,當時以『全額到款』方式匯出,總共被收取
800元,慶幸比別家動輒1000元以上便宜多一些了,只不過沒多久找到富邦也是選擇『全額到』,沒想到竟然只要
540元台幣就搞定了啊~
話說,去年用兆豐銀行網銀匯款到Firstrade(第一證券)全部費用只被扣$9.9 USD…..
所以,既然常常匯款出去,也匯款回來(也許以後打算直接存在美國銀行帳戶給小孩出國留學費,請看不用出國,我在
台灣開了美國銀行帳戶),搞懂國際匯款費用以及『全額到款』,以及匯款到美國券商的費用如何比較省就相當重要了
~
也許你在哪家銀行有更佳的費率,也請報給我知吧~~
介紹一下國際匯款流程&方式:
一般到銀行辦理匯款,會有2種方式作選擇,第一類是以我要匯多少錢到海外,例如要匯$5000 USD大洋到美國券商
DDT(DeepDiscountTrading),銀行行員會問費用(這家銀行收取手續費,因為銀行行員幫你作業,當然要給你收取”人
工”作業處理費嘍,所以用『網銀』就可以便宜一下,這道理應該很容易理解吧~)直接從匯款扣還是用現金當場付,
即使當場交付給銀行手續費,但入金絕對不會完整$5000 USD,一定少於這個額度,到底為何減少呢?!被誰收走了
呢?!另一類就是選擇所謂『全額到』匯款的方式,則一開始你就是付清所有費用,全部$5000 USD都入金到美國券
商。
來看一下這流程:
國際匯款的流程如下:匯款行 (國內)→中間轉匯行 (國外,亦稱『中轉行』『中間銀行』)→解款行 (國外)
這其中三家銀行都可能收費,國外銀行(中間銀行)因為不直接接觸我們,所以就從匯款中直接扣,造成入帳金額短
少,至於收取費用多少,連國內的銀行都無法給一個明確的數字(曾經以中國信託銀行支票(光票)託收,全部只收400
元,後來調整漲價,他們不敢說中間銀行會收多少,只說可能在35 USD~50 USD左右,才託收沒多少美金如果被收了
50 USD不就虧大了,從此列為拒絕往來戶)
『全額到匯』、『全額到行』或稱『全額到付』方式
為了讓匯款金額全額到達美國(券商),有些銀行(如富邦)有提供所謂「兩封電報」的匯款方式,可以避免中轉(間)銀行
收費,但也同時國內銀行會收取兩倍的郵電費(兩封電報),造成你在國內手續費費用增加,但因為匯到美國大部分中
轉行會收$18-20USD(甚至高達50 USD)作為費用,這往往比國內郵電費$200元~400元還貴,所以整體總費用反而減
少,反而是最有利的方法。
這種匯款方式能確保匯到美國的金額應該可以全額入帳,不過因為解款行或是其他不明原因,極少數狀況中間仍有可
能產生費用(目前我用匯過幾家券商都全額到,沒問題),而造成入帳金額短少,這造成可能的狀況可能是如果銀行間
若有合作關係,多半不會多守取費用,相反的如果銀行間沒有直接合作關係,可能還是會需要經過其它中間銀行。
所以以我的經驗,使用網銀匯款會是在費用上較為節省的方式,但首先你得先開一個美金帳戶,設定好對方美國券商
約定帳戶最好匯出比最低門檻還高一些的金額過去(多20,30 USD甚至100 USD),免得不知的風險被扣了較多的費
用,入金到投資美國券商達不到最低門檻,然後被退件開戶不成或還要再補匯款(又再被扣一次錢)就不划算了
*銀行手續費方面,有的銀行不管匯款金額大小一律收取最低100元或200元左右的費用,有的銀行則依匯款金額的某
一比例計收取,譬如以萬分之五計算,那麼匯出30萬台幣,便需要150塊的手續費。
*電報(郵電費)方面,則看使用的是一封或兩封電報的匯款方式。譬如每封電報費收300,那麼使用兩封電報的匯款方
式,便需要300*2=600的電報費。假如需要全額到款的話,建議使用兩封電報的匯款方式,不過銀行一般不會跟客戶
保證使用兩封電報的方式便能全額到位。但使用一封電報的匯款方式,幾乎一定會讓中轉銀行再收一次費用,假如這
個費用高過電報(郵電)費 (譬如300元台幣),或是不確定會被收多少(應該至少20 USD以上),那麼也是建議使用兩封
電報的匯款方式嘍。
以下稍作解說國際匯款作業流程方式;
所謂電匯(Telegraph transfer,常簡寫為T/T或稱作Wire,亦有券商稱作Transfer),指的是以電報通訊方式,完成匯
款所需的訊息交換。
世界各國銀行為了有一個通用的電報訊息規範與訊息交換平台,於1973年於比利時成立Society for Worldwide
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(環球財務通訊協會,簡寫為SWIFT)。SWIFT為銀行間的電報通訊設下標準
規範,也是各國金融業者的訊息交換平台,讓全球業者可以安全與有效的進行訊息交換。(這也是匯款時需填入各分行
的SWIFT Code,便利辨識)
各匯款銀行在辦理客戶所要求進行匯款作業時,有兩種匯款作業處理方式,分別是Serial Payment與Cover Payment。
1.Serial Payment,匯款銀行會發一封SWIFT MT103格式的電報,給匯款銀行的存匯行,匯款銀行的存匯行再發出訊
息給解款銀行的存匯行,解款銀行的存匯行再發出訊息給解款行。如此完成匯款程序。
2.使用Cover Payment,匯款銀行會直接將MT103電報發給解款銀行,另外再發一封MT202電報給存匯行,來完成匯
款程序。
匯款行在利用Serial Payment時只發出MT103一封電報,而使用Cover Payment時則發出MT103和MT202兩封電報。
因此,在電匯作業時,即我們稱為”一封電報”與”兩封電報”的匯款方式,即是分別指稱Serial Payment與Cover
Payment,但就我的經驗,你如果跟銀行行員說你要”一封電報”與”兩封電報”的匯款方式,他們可能會一時轉不過來,
你只要決定是要以入金總額匯款或是『全額到款』方式就可以了
(詳閱Firstrade官網)
2016 海外期貨交易你不能不知道的美國券商—IB盈透(Interactive Brokers)
IB盈透(Interactive Brokers) 全球最大中文美國證券商,交易交易商品涵蓋全球24個國家、100多個市場的股票、
期權、期貨、外匯、債券、ETF、CFD等等。
對於每一個想要投入海外市場的交易者而言,IB盈透(Interactive Brokers)絕對是第一選擇,網路上已經有太多文章提
及IB盈透(Interactive Brokers)的介紹、規模、安全性、和IB盈透(Interactive Brokers) 開戶教學等等,所以你只需要
知道IB盈透對於我在交易投資上適不適合才是最重要的。
一開始我決定開始前進海外券商,鎖定的就是IB盈透,在沒有人教的當下,可是努力爬文了很久,覺得這是一家超棒
的券商,主要吸引我的因素是『交易手續費』,遠遠低於國內券商(在明智未開不懂下,傻傻被狠狠吸血了好幾年),
但最終還是沒有入金交易,原因是入金門檻要10000 USD,我是小小咖,在完全沒有人指導下,就一次匯出去那麼多
coco,我還真是不放心。
後來琵琶別抱(投入另一家美國券商DDT/DeepDiscountTrading),故事之後再詳述,但對IB盈透仍然還是抱有很大的
興趣。
那麼你適合IB盈透(Interactive Brokers)嗎?!
1.至少擁有10000 USD以上的身家財產
2.追求全球資產投資分配,多市場多(單一)策略交易者
3.不想要再被國內券商吸血,投入較低的交易手續費用
4.交易屬於積極頻繁者,IB盈透每月收取最低費用10 美元,除非訂閱市場數據或產生交易佣金超過30美元才能夠免除
這筆費用
這對於想要以ETF或美股或基金作為較中長期投資的交易者而言,需要考慮的費用因素之一
前往海外開戶交易不難,難在踏出的第一步,我英文不好都能尚且能交易好幾年了,你也可以的….不用等了,就現在
去了解IB盈透(Interactive Brokers)並去開戶吧~~~